当前,我国文旅经济正经历着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深刻转型,夜间文旅经济作为其中的关键增长极,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在这一进程中,光影演艺秀凭借其突破性的技术融合与沉浸式体验创新,正成为激活夜间消费潜能、重塑城市空间价值的核心驱动力。它通过声、光、电、影等现代科技手段,不仅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传统限制,更将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景观、商业空间等存量资源转化为富有吸引力的沉浸式叙事场域,极大地丰富了夜间消费场景的内涵与层次,为城市夜间经济注入活力。国内夜间光影演艺秀呈现出如下三大类典型,本篇研究院观察将解析此三大类型国内光影演艺秀的创新实践与发展逻辑。
全域联动型
全域联动型光影秀项目以大型光影节庆活动为核心,覆盖城市广泛区域,以多核心或多会场形势,深度整合商业、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和全域拉动能力,成为激活城市夜间经济的“节庆引擎”。
01朝阳国际灯光节:政府主导
作为北京市级重点活动,2024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以“潮朝阳・夜精彩”为恒定主题,“AI 聚朝阳”为年度主题,通过“双核+ N”布局实现全域激活—— 聚焦奥林匹克中心区、亮马河文化经济带两大核心,联动北京CBD、朝外大街等重点商务区,辐射十余个商圈,全域设置60多处光影装置,其中核心区包含46处光影装置、9处艺术装置及13处光影表演。
从实效看,其强规划性精准激活了城市核心功能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的 “时空之门” 串联鸟巢、水立方等地标,形成沉浸式艺术盛宴;亮马河文化经济带则通过光影串联商业与自然景观。这种布局直接驱动商业消费,2024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期间,14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超1200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13%,蓝色港湾、三里屯太古里等6个商圈客流实现两位数增长,重点酒店收入总量达到6.27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2.51%,较9月环比增长5.76%。
同时,活动通过“夜展、夜游、夜演”组合及主题优惠套餐,将光影流量高效转化为消费:联动星级酒店、旅行社推出光影巴士主题游,吸引中外游客深度参与。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国际传播价值,来自智利、意大利、瑞士、泰国、洪都拉斯5个驻华大使馆的驻华使节受邀参加灯光节开幕式;亚太、欧美、非洲、阿拉伯等地区近80家媒体感受奥林匹克中心区、亮马河文化经济带灯光秀魅力;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巴西、马来西亚、泰国等17位丝路大V,沉浸式体验朝阳美食巴士,显著提升了区域乃至北京的国际形象。
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统筹下的高度资源整合能力、高价值商业区的精准覆盖、消费转化设计以及国际传播矩阵。验证了光影节庆作为“城市级夜间经济强心剂”的有效性,规模效应、商业整合度与流量转化效率是核心竞争力。
02上海国际光影节:公益导向
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主题是“穿越光年 Travel in Light”,探时空之境,绽光影之美。共设有1个主会场和12个分会场,浦东新区、黄浦区、静安区等12个地区将按照“一区一主题,一区一特色”举办分会场活动。共开展建筑投影秀、光影秀、光影艺术装置展、灯光音乐会、花车巡游、文化艺术展等129场活动,涉及重要商圈、公共文化设施、主要旅游景区、重要交通枢纽、市级公共体育场馆、大型展览场馆、公园绿地等商旅文体展场所119处。2024年,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吸引国内外游客1620多万人次,带动相关消费超过38亿元,全媒体传播量超过30亿次,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覆盖区域最广、活动最丰富、传播力最强的公益性光影文化艺术活动。
其创新性体现在公益普惠与长效价值的结合。作为公益性活动,上海国际光影节降低公众参与门槛,实现全民共享,2024年国庆期间,光影节分会场活动覆盖的20处商业中心,客流量共2697.98万人次,同比增长12.7%,消费额为45.79亿元,其中八成的商业中心消费额实现同比增长。更关键的是,活动突破“一次性节庆”思维,明确将多个光影装置永久保留。徐汇筒仓投影秀、杨浦滨江“星光能量站”、普陀半马苏河公园“轨迹之舞”等,将短期投入转化为城市永久性公共艺术资产,实现“活动落幕,影响长存”。
可以说,上海国际光影节的全市域协同组织能力、公益定位带来的客流规模、永久性装置的长效规划以及强传播力的媒体矩阵是其成功的关键,这也代表了光影节庆向“城市文化遗产”的升级,从短期效益转向长期价值,永久性公共艺术装置正成为城市新地标。
文化地标沉浸活化型
文化地标沉浸活化型项目深度绑定当地城市的标志性文化载体如历史古迹、文学IP、自然景观等,通过光影演艺进行沉浸式、叙事性的活化,使其在夜间焕发新生,成为文化体验与消费的核心磁极。
01湖北《夜上黄鹤楼》:历史+科技
《夜上黄鹤楼》由武汉文旅集团与北京良业集团联合打造,作为黄鹤楼1985年重建后首次夜间开放项目,以黄鹤仙子表演为引线,选取八处景点,用光影加演艺讲述大禹治水、黄鹤楼屡毁屡建、仙鹤归来等千年故事,让黄鹤楼这座千古名楼“活起来”,也火起来。
《夜上黄鹤楼》的亮点在于,其中使用的技术仅作为叙事工具,采用“见光不见灯”的环保设计避免损害古建,八处场景通过光影自然串联,观众在行进中沉浸于历史叙事,完成从观看到体验的升级。2023年,《夜上黄鹤楼》接待游客近79万人次,同比增长数倍,创收情况整体回升向好。2024年春节期间,2月11日—2月20日,累计接待游客超4.4万人次,其中2月13日再创单日入园最高纪录,突破2023年暑期单日最高入园人数。
除经济效益外,这一项目更成为武汉文化形象的展示窗口,从不同角度和维度丰富了武汉夜游的内涵,成为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新亮点,给前来武汉打卡的游客提供更多出游选择。
《夜上黄鹤楼》也入选了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其深刻理解和创新演绎在地文化IP、尊重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技术应用、设计独特的行浸式体验。充分展现了对于光影演艺而言,技术只是载体,文化才是灵魂,凸显了科技服务于文化表达、创造深度沉浸的文化叙事体验的重要性。
02西安《夜谭·白鹿原》:文学IP场景化
《夜谭·白鹿原》是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白鹿原影视城推出的全国首个沉浸式梦幻光影秀,为观众开启一场震撼人心、充满梦幻与诗意的鹿林仙境寻光之旅。它依托白鹿原影视城的自然风貌以及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白鹿原》进行艺术创作,以白鹿原影视城的自然风貌为载体,白鹿、仙草、爱情、家国为核心元素,由入境寻光、鹿林仙境、月下鹿影、仙草丛林、神鹿降世、月下斑斓、白鹿生灵、云端梦境、蝶恋纷飞、丛荫寻影、星途唤月、家国大爱、白鹿化仙十三个分区场景贯穿而成。
这一项目是新质生产力在文旅领域的典型实践:通过高科技打造震撼视听效果,摆脱传统观光模式,提供高价值体验消费。其依托文学IP与自然地貌,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的夜间消费场景,成为“资源禀赋不足地区”的突围样本。强大的在地文学IP支撑、独特的山谷地理环境利用、高科技打造的差异化视听盛宴以及完整的故事线和沉浸式场景设计,让其脱颖而出,这也代表了光影演艺向深度主题化、强叙事性、独特场域体验发展的方向,证明了在数字时代,文旅竞争力的核心在于IP转化、场景营造、科技应用等创新能力而非单纯资源禀赋。
景观焕新与水道经济型
这类项目聚焦于利用城市核心景观资源(滨水空间、城市天际线、自然地貌),通过光影技术进行美化、活化,塑造标志性夜间景观,并以此为核心带动滨水或沿岸区域的夜间消费活力。
01杭州《钱江新城》:城市天际线
钱江新城灯光秀,是中国杭州市打造的以灯光为核心的景观。钱江新城灯光秀由90万盏LED灯组成,分别安装在钱江新城核心区沿岸,40余栋高层建筑外立面上,已成为杭州“夜经济”的标志性景观之一。2016年G20峰会之际,杭州启动了钱江新城灯光秀的规划建设,该项目是以灯光为主导的景点,也是G20杭州峰会的重点亮灯工程。自G20杭州峰会后,钱江新城灯光秀常态化播放,成为夜游杭州的人气景点。
钱江新城灯光秀是杭州乃至浙江旅游的金名片,2023年4月29日,“庆五一·迎亚运”灯光秀在钱江新城启幕。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钱江新城灯光秀主打亚运主题。
钱江新城灯光秀的核心价值在于事件驱动与常态运营结合。其在2023年五一、亚运期间推出主题秀,2020年国庆期间 3 次被央视报道,成为展示杭州现代化、国际化形象的视觉窗口。尽管体验模式以观赏为主,在互动性方面还有待增强,但其标志性与传播力极强,是杭州夜游的必打卡景点。独一无二的城市天际线载体、与重大国际事件深度绑定形成的品牌效应、常态化运营保障持续吸引力以及顶级媒体曝光,让其成为城市名片,这也证明了大型城市景观灯光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国际知名度、打造核心吸引物方面的巨大价值,是城市“夜颜值”和“夜活力”的直观体现。
02四川《夜游锦江》:水岸联动
《2023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夜游市场规模达1.57万亿元,其中,四川成都居民夜间消费需求旺盛,夜间出行意愿在全国城市排名第一。线下夜间经济以休闲娱乐产业为特色,形成了多元、年轻、潮流的夜生活图景。而《夜游锦江》自2019年4月运营以来,至2023年,累计接待、吸引游客1000余万人次。《夜游锦江》以10公里水岸为范本,向上下游延展,形成夜游、夜食、夜市、夜展、夜秀、夜节等夜间消费品牌矩阵,成为成都“多元、年轻、潮流”夜生活的缩影。
《夜游锦江》的创新点在于场景化与年轻化。它突破传统乘船夜游模式,通过东门码头冰屏楼宇秀、十二月市灯光秀、合江亭帷幕剪影等光影技术,创造多视角沉浸环境;同时融入汉服夜游、无人机秀、氛围小酒馆、三色路潮流市集等元素,精准吸引年轻客群。
《夜游锦江》项目之所以成功激活了滨水空间,在于其清晰的“水道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它精心设计丰富的场景化光影体验;另一方面,精准定位年轻客群,并引入汉服体验、创意市集、氛围小酒馆等契合年轻消费习惯的业态。同时,项目构建了有效的品牌矩阵并大力推广。正是这一系列举措的协同作用,不仅有效盘活了滨水空间,更使其成为利用城市水系资源、借助光影科技构建复合型夜间消费生态的成功典范。其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水岸联动、打造了多元场景、促进了业态融合,并精准把握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全联旅游业商会夜游经济专业委员会点评:综观案例,光影演艺秀作为夜间文旅经济核心引擎,生命力强且价值多元。它不只是技术展示,更是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赋予传统文化现代表达,塑造高辨识度城市文化新IP,强化目的地文化认同与品牌魅力。其核心价值在于推动消费升级,将观看式消费转为体验式消费,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全链条消费。国内成功案例多构建“光影+”生态,与多业态融合,形成夜间消费矩阵,共筑夜间经济生态圈。大型光影秀还是城市形象宣传的高效载体,能提升城市知名度,助力招商引才,部分成为城市文化资产和新地标。它是文旅新质生产力的体现,代表产业升级方向,是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未来,其作用将更关键,关乎经济效益与城市软实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