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门票经济桎梏,文旅演艺如何开拓多元盈利路径?

2025-08-21
来源:古奇文旅演艺

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需求的不断提升,文旅演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文旅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我国旅游演艺市场规模已突破 260 亿元,年均观演人次超 1.5 亿,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引擎。然而,当前许多文旅演艺项目过度依赖门票收入,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不仅限制了项目的盈利能力,也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突破门票经济,打造多元盈利模式,成为文旅演艺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文旅演艺行业现状与门票经济困境

近年来,文旅演艺市场发展迅猛,各种类型的演艺项目层出不穷。从漓江山水间的实景演出,到长安城里的沉浸戏剧;从丝绸之路的敦煌盛典,到黄浦江畔的科技秀场,旅游演艺正在经历从 “量” 的扩张向 “质” 的跃升。

在发展过程中,门票经济成为文旅演艺项目的主要盈利方式。以一些传统的大型实景演出为例,门票收入往往占据项目总收入的 80% 以上。这种过度依赖门票的盈利模式,使得项目的收入增长空间有限,一旦游客数量出现波动,项目的经营便会面临困境。

单一的门票经济模式还限制了项目的创新和发展。由于主要精力集中在门票销售上,对于内容创新、服务提升以及衍生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导致项目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二、突破门票经济的必要性
(一)增强项目抗风险能力

过度依赖门票收入,使得文旅演艺项目在面对市场波动、突发事件等因素时,显得极为脆弱。如在疫情期间,众多依赖门票的文旅演艺项目收入锐减,甚至陷入停滞状态。而那些尝试多元化盈利模式的项目,通过其他业务板块的支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营压力,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提升游客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单纯以门票为导向的文旅演艺,游客往往只是观看演出,缺乏深度参与和互动体验。打造多元盈利模式,可以通过开发文创产品、举办主题活动、提供特色餐饮等方式,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吸引游客在景区内停留更长时间,从而带动整个景区的消费。

(三)挖掘项目潜在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旅演艺项目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突破门票经济,能够更充分地挖掘这些潜在价值,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打造多元盈利模式的策略
(一)深挖 IP 价值,开发文创产品

文旅演艺项目通常拥有独特的文化 IP,如《长恨歌》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传世名篇为蓝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陕文投《赳赳大秦》团队通过与茶话弄、肯德基等展开联名合作,以文化 IP 赋能,激活历史的商业化演绎。未来,文旅演艺项目应进一步挖掘 IP 价值,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如立体画册、文化潮玩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可以作为游客纪念,还能通过销售为项目带来额外收入。

(二)开展商业合作,拓展收入来源

与各类品牌进行商业合作,是文旅演艺项目实现多元化盈利的重要途径。景区可以与周边的酒店、餐厅、商店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联合推广、票务套餐等方式,实现互利共赢。例如,“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联动周边文商旅业态,推出多项联动消费优惠举措,凭票根可享受餐饮折扣、免费看展、购买文创优惠。还可以通过品牌赞助、广告植入等方式,增加项目的收入来源。在演出场地设置广告位,或者在演职人员服装上展示合作品牌标识等。

(三)创新演出形式,推出定制化服务

随着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创新演出形式,提供定制化服务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一些项目推出了 “夜间版”“节日特别版” 等不同版本的演出,满足游客在不同时间段和节日氛围下的观赏需求。针对企业团建、学校研学等团体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演出服务,如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演出内容、增加互动环节等。通过定制化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演出的附加值,还能拓展新的客户群体。

(四)发展线上业务,开拓新市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文旅演艺项目开拓线上业务提供了契机。通过线上直播演出、开发线上互动游戏、推出虚拟演出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吸引更多观众。一些知名的文旅演艺项目通过线上直播,吸引了大量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同时也为线下演出进行了宣传推广。还可以利用线上平台销售演出周边产品,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

(五)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品牌是文旅演艺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吸引更多游客,为多元化盈利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通过优质的演出内容、良好的服务体验以及有效的营销推广,树立项目的品牌形象。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旅游评选活动,获得相关荣誉和奖项,提升品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四、成功案例分析
(一)宋城演艺的 “主题公园 + 文化演艺” 模式

宋城演艺以 “主题公园 + 文化演艺” 为核心模式,覆盖全国 13 个 “千古情” 景区(9 个自营、4 个轻资产托管)。其核心产品《千古情》系列通过声光电技术与历史叙事结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2024 年演出总场次超 550 场,单日最高收入突破 4000 万元。除了门票收入外,宋城演艺还通过轻资产输出(包括品牌授权、策划设计及管理服务)、线上票务(电子商务手续费收入)等多元化业务实现盈利。2024 年轻资产输出收入同比增长 118.6%(设计策划费 1.85 亿元),线上直销占比超 50%,电子商务手续费收入 2.74 亿元(+56.56%)。

(二)陕旅集团的多元业态融合实践

陕旅集团打造了多个知名文旅演艺项目,如《长恨歌》《延安保育院》等。以《长恨歌》为例,2006 年至今,已高质量演出 4300 余场,累计实现收入近 15 亿元,带动周边酒店、民宿、康养、文创综合收入超 70 亿元以上。陕旅集团通过将文旅演艺与景区夜游、餐饮、住宿等业态深度融合,打造夜间经济文化 IP。圣地河谷・金延安的《延安记忆》《延安十三年》夜间演艺集群为游客打造出 “夜市、夜游、夜购、夜读、夜民宿、夜在线” 六位一体的夜间经济街区,顺利晋升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三)“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的联动消费模式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以 21 场沉浸式戏剧、108 个情景园林,构筑起时空交错的文化艺术秘境。该项目积极联动周边文商旅业态,推出多项联动消费优惠举措,吸引游客走进戏剧幻城,了解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凭票根可享受餐饮折扣、免费看展、购买文创优惠,同时面向全国中考、高考学子推出专享优惠票。通过这种联动消费模式,不仅增加了游客的消费体验,也为项目带来了多元化的收入。

五、实施多元盈利模式的挑战与应对
(一)挑战

  1. 资金投入压力

    :开发文创产品、开展商业合作、创新演出形式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些中小规模的文旅演艺项目来说,资金短缺可能成为实施多元盈利模式的障碍。


  2. 人才短缺

    :多元盈利模式的实施需要具备文创设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目前,文旅演艺行业在这些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多元盈利模式的发展。


  3.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文旅演艺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涌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突出项目特色,吸引游客和合作伙伴,是实施多元盈利模式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应对策略

  1. 拓宽融资渠道

    :文旅演艺项目可以通过政府扶持资金、银行贷款、社会资本投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积极申请政府的文化产业扶持资金,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文旅演艺专项贷款产品,吸引社会资本以股权、债权等形式参与项目投资。


  2.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一方面,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适应文旅演艺多元盈利模式发展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文创、营销、电商等领域经验的人才,充实项目团队。


  3. 突出项目差异化

    :深入挖掘项目所在地的文化特色,结合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段,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旅演艺产品。通过创新演出形式、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消费体验等方式,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吸引游客和合作伙伴。


六、结论

突破门票经济,打造多元盈利模式,是文旅演艺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深挖 IP 价值、开展商业合作、创新演出形式、发展线上业务以及强化品牌建设等策略,文旅演艺项目能够拓展收入来源,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游客体验。在实施过程中,虽然会面临资金、人才、市场竞争等诸多挑战,但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突出项目差异化等应对措施,这些挑战是可以克服的。随着越来越多的文旅演艺项目成功实现多元盈利模式的转型,整个文旅演艺行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局面。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