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旅前行:以创新活化红色基因,凭沉浸打造红色体验场景

2025-09-01
来源:古奇文旅演艺

入夏以来,红色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在剧本杀中触摸历史脉络、在硝烟弥漫的实景中追随“团长”冲锋、于泸定桥畔亲历长征壮举、将《共产党宣言》手账本珍藏带回家……这样鲜活生动的红色故事正在全国各地上演,红色实景演出、沉浸式体验项目、实景密室等红色旅游项目正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如今,红色旅游目的地逐渐跳脱出传统的、单向度的说教式宣传模式,创新通过红色资源挖掘+具身沉浸营造+数字科技体验,打造出一系列兼具文化底蕴、深度体验感与时代新鲜度的红色项目。这不仅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感官体验与参与方式,助力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热”起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时代魅力。

01文旅新现象:红色旅游重焕活力,从“可观”走向“可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暑期以来,红色旅游目的地及相关旅游线路搜索热度快速上升,其中暑期档电影《南京照相馆》的核心拍摄地——上海影视乐园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到访。7月31日,去哪儿旅行发布数据显示,井冈山、延安、韶山等老牌红色旅游目的地,暑期酒店预订量同比均有增长。以江西井冈山市为例,今年暑期,井冈山景区的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了22%。同时,井冈山市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40%,比江西省的整体增幅多出12个百分点。

图片

红色舞剧《家书》

图片

《延安十三年》

图片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放眼全国,各具特色的红色旅游项目正在全国落地生根。在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沉浸式演出《跟着团长打县城》带领观众穿越回硝烟弥漫的年代,体验战争时代的奋斗艰辛和热血澎湃;在安徽霍山,沉浸式实景密室《红夜》结合剧场演绎、搜证推理等环节,以游戏化互动为切口,将党史教育融入主题密室……从实景演出到沉浸密室,文旅选择新意频出,持续彰显红色旅游的活力与生机。

图片

沉浸式实景密室《红夜》

从顶层设计来看,红色旅游的火热并非空穴来风,更是体现了规划引领的久久为功。《“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创新红色旅游展陈方式,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活力。”2024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等级划分》,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的机构、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融合发展、旅游服务能力、安全与应急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指引性规范要求。这一旅游行业标准的出台,推动红色旅游进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快车道。

02沉浸视角下红色文旅的创意营造与案例探析

1新场景:打破“第四堵墙”,

从历史阅读到实景“参演”

红色旅游在营造沉浸式体验感时,核心在于场景革命。新场景赋能新体验,通过高还原度、强互动性的场景营造,它彻底打破了传统展陈中横亘在历史与观众之间的“第四堵墙”,助力红色旅游更加可感可亲。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参演者”甚至“共情者”。在交互体验场景中走入历史现场,与革命先辈产生跨越时空的不期而遇,实现情感的深度共鸣。

相较于传统的书本教育和说教式宣传,沉浸营造红色体验场景,能够让红色文化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游客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图片

跟着团长打县城

红嫂家乡旅游区是山东沂南县的重点红色旅游区,近年来陆续推出了《跟着团长打县城》《重走支前路》等红色沉浸式体验项目,例如,“跟着团长打县城”还原了1941年抗战时期的情景,整场体验约25分钟。每场体验有几千名游客作为“报名参军”的群众进入景区,他们先参与“战前动员”,然后三支“八路军连队”汇集到城墙下,在“团长”的带领下向“县城”发起总攻。这种体验方式用通过“角色扮演+剧情推进”的模式,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实景体验中。

图片

跟着团长打县城

2新技术:增进虚实融合,

拓展红色文化的体验维度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合理运用大数据、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式全国红色旅游实景课堂。”

科技是活化红色基因的关键引擎,将虚拟信息与现实场景相结合,让原本寂静的遗址变得“鲜活”起来,增强了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种高度沉浸的技术体验,为游客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身临其境走入红色历史场景中。

图片

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

位于泸定桥东头的飞夺泸定桥·渡河纪全感互动空间项目,是全国首创的集成式沉浸式红色文旅项目。它融合了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厘米级定位等前沿技术。例如运用元宇宙虚拟现实和全感知交互等前沿技术手段,360度全景1:1还原历史场景中的一草一木,通过22至25分钟的沉浸式体验,带领观众穿越回1935年的红军长征现场,亲历飞夺泸定桥的历史壮举。观众佩戴头显设备后,可360度自由观看剧情,结合空间音效、触觉反馈、枪械模拟等手段,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图片

《延安十三年》

图片

飞夺泸定桥·渡河纪全感互动空间项目

3新业态:推动跨界融合,

激活“红色+”产业动能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不少红色旅游目的地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提高红色旅游的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创产业、餐饮住宿业等,推动红色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型向综合型、体验型转变,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红色实景演出

值得关注的是,红色旅游与影视产业的融合日益紧密。许多红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热播,带动了拍摄地的红色旅游热度。如近期热映《南京照相馆》助力取景地上海影视乐园成为热门打卡地,而电视剧《觉醒年代》则让北大红楼等相关红色景点人气大增。影视热带动景区热,进一步丰富了红色旅游的业态和玩法。

图片

上海影视乐园

在贵州,“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路线也受到游客青睐。这里曾是红军长征期间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地方,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文化遗迹。近年来,贵州深度挖掘在地红色资源,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2024年10月,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红飘带”在贵阳正式运营,依托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等前沿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全景再现长征之路。主要剧目分为《红飘带·伟大远征》分为《无名英雄》《血火洗礼》《伟大转折》《砥砺征途》《胜利丰碑》和《新时代新长征》6个篇章,将长征路上的艰辛具像化为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

图片

数字体验馆“红飘带”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关于发展革命根据地旅游项目,要把握好两个概念。红色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个概念。发展红色旅游,是另一个概念。两方面要统筹。”这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导。

于红色旅游而言,红色是内核,旅游是形式,应统筹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应从红色文化中找灵感,系统性挖掘并开发革命遗迹、文物以及革命故事、红色歌谣,深度提炼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时代价值。另一方面,要在还原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技赋能与文化创新将红色文化价值转化为红色文旅价值,使红色文化从“可观”走向“可感”、从“记忆”走向“共鸣”。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