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新生:交通枢纽从 “节点” 到 “文化客厅” 的沉浸式文化蝶变

2025-09-01
来源:沉浸城市

在现代城市体系中,交通枢纽不仅承担着人员与资源高效流动的功能,更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载体。随着沉浸式体验在文旅领域的广泛应用,交通枢纽正从单一的通行空间转变为集文化展示、艺术体验与商业活力于一体的复合场所。这一转变积极回应了旅客对多元化感官体验的需求,也推动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外溢传播。通过空间设计、数字技术等方式与在地文化叙事的深度融合,交通枢纽正在努力成为游客抵达城市的第一道“文化门户”,同时也是市民日常生活中可感知、可参与、可记忆的公共文化场景。

01交通枢纽的转型:

从功能载体到文化地标

交通枢纽的转型并非偶然,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过去,其核心功能聚焦于人员与物资转运,设计理念以实用性和便捷性为首要考量,空间形态往往呈现出标准化和模式化的特征。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单一的交通功能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多元诉求。城市开始意识到,交通枢纽作为人流高度密集的节点,具有天然的文化传播优势,于是推动其从单纯的功能载体向兼具文化展示、体验功能的综合空间转型。

图片

这种转型打破了交通与文化的壁垒,让枢纽空间不再局限于“路过”的匆忙,而是成为让人员“停留”的载体。转型后的交通枢纽,其价值远超交通本身:它丰富了旅客的出行体验,让枯燥的等待与换乘变得富有文化韵味,更成为城市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窗口,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辨识度和影响力,为城市的文旅融合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促进了文化资源的活化与利用。

02交通枢纽:

城市文化的新窗口

现代交通枢纽承担着展示城市形象与文化内涵的重要角色,以独特的空间布局与视觉符号,将城市历史脉络、地域特色与当代设计理念结合,融入旅客的第一印象之中。借助艺术化公共空间、沉浸式场景叙事、数字多媒体互动呈现等展示手段,交通枢纽为城市提供了一个向外界传递的平台,在无形中塑造着旅客对城市的认知与文化记忆。

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将候机楼打造为宛如艺廊的空间,以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复古文化元素为基础,融入法国本土艺术家与雕塑家的作品,复古灯饰来自全球最大的圣图安跳蚤市场,空间中还巧妙重现凯旋门、卢森堡公园喷泉等知名景观,使旅客在登机前便能感受到浓郁的巴黎文化氛围并留下深刻印象。

图片

数字技术发展下,借助数字手段打造沉浸式的体验空间已成为文化传播新载体。洛杉矶国际机场投入6000万美元,由设计工作室Moment Factory打造了7组大型多媒体艺术装置,每一组均围绕乘客的旅行体验设定主题。到达大厅的巨幕依托机场建筑结构进行定制设计,以跳水、跃动等蒙太奇画面营造出洛杉矶惬意、清爽、充满惊喜的城市形象;相关影像同时在长廊与行李大厅播放,确保品牌语义的一致与延续。在登机口,互动墙可实时更新,不仅能捕捉并融入行人的动态,还能切换目的地的本土特色动画,让旅客在启程前便感受目的地氛围。机场中央的“时间钟楼”会播放实时短片,并以机械咕咕钟为灵感,每逢整点钟楼和环绕屏幕会切换真人报时舞蹈,为候机旅客提供提醒与沉浸式娱乐体验。

图片

在成都,数字艺术装置进入交通枢纽空间,为旅客带来全新体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1航站楼全新内容以“蜀道轻松越,成都安逸行”为主题,涵盖数字艺术作品、数字装置、艺术长廊、全媒体播控系统以及AI互动系统,实现了数字艺术与超高清显示技术的深度融合。一只憨态可掬的“数字大熊猫”慵懒地伏在地面上,用笨拙又可爱的动作捕捉轻盈飞舞的蝴蝶,裸眼3D画面令观者仿佛置身其境。旅客穿行于结合航站楼空间打造的数字艺术长廊,沿途尽览超高清影像与互动装置交织的视觉盛宴,感受科技与文化相互辉映所构筑的沉浸式艺术殿堂。

图片

成都地铁东大路站设有一个超1000平方米的数字艺术沉浸空间,涵盖10个展览单元与16个创意展项。其中,《千里江山图》主题展借助全息投影、虚拟现实与即时交互等前沿技术,将画卷中的景致化作动态数字影像呈现于观众眼前,通过视觉、触觉、听觉与嗅觉的多重融合,营造出可“行走其间”的立体空间,让千古名画焕发出磅礴而生动的生命力。场馆内还设有多个互动区,例如在“心相山水”中,观众可自由移动画面中的山川、桥梁与建筑,重构属于自己的《千里江山图》,并利用篆刻艺术衍生的阴刻、阳刻、祥云、叶片等元素设计印章,扫描二维码即可保存作品并分享。

图片

03文化活动:

枢纽空间的互动体验

交通枢纽的高人流量与开放性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天然优势。当展览、演出、快闪等文化事件在这一空间发生时,不仅激活了枢纽的公共属性,也为日常通行注入了即时的惊喜与情绪波动。这些活动以灵活的形式打破了文化与大众之间的隔阂,让文化体验在不经意间发生,从而形成一种低门槛、高参与度的文化传播方式,并促使枢纽空间具备更强的社交与情感连接功能。

韩国仁川机场为旅客打造了多元的文化艺术体验,涵盖公共音乐会、国乐演奏会、王室游行等活动。公共音乐会以跨界演出形式呈现,让候机旅客在等待中领略古典音乐、爵士乐及影视原声等丰富曲风;国乐演奏会融合传统音乐、舞蹈与民族乐器演奏,生动展现韩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而王室游行则再现了朝鲜王室的日常场景,表演者身着华丽服饰沿途互动,旅客可以近距离观赏,拍照留存这一独特的文化记忆。

图片

在欧洲,德国慕尼黑机场的餐厅内设有全欧洲唯一的机场啤酒厂,旅客可在小酒馆或毗邻的啤酒花园中品尝地道的巴伐利亚美食。机场还定期举办各类现场表演,从传统巴伐利亚乐队到喜剧演出一应俱全。针对中转旅客,机场特别推出啤酒厂之旅,仅用约45分钟,便可近距离参观啤酒酿造流程,并与酿酒师面对面交流互动。

图片

近年来,厦门机场联动厦门文旅,探索“粉丝经济”创新范式,打造“航空+演唱会”特色项目,力求打造全球最“宠粉”机场。7月7日至15日,厦门机场开展周杰伦演唱会应援活动:一是牵手周杰伦官方授权“周同学”形象IP,将玻璃钢形象大娃及氛围感画面布置在旅客动线上,方便旅客和粉丝拍照;二是首次联合迷待爵士乐团举办候机楼快闪音乐活动,改编周杰伦歌单为爵士乐曲,并在出站口设免费应援妆摊位;三是联动多家商户,凭票根可参与送周同学周边的抽奖活动,购物享超低折扣;四是发起打卡活动,粉丝在社交平台打卡可获抽取官方应援物的机会。此次活动引发超300次网络自发宣传,多平台总浏览量、点赞数超10万,厦门机场小红书粉丝量增长近9倍,参与门店进店率增长600%,日均营业额增长近4倍。

图片

04商业融合:

文化变现的新路径

在交通枢纽中,商业空间与文化表达的结合,能够提升场所的运营价值,也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变现模式。餐饮、零售、创意市集等商业业态在文化叙事的包装下,既满足旅客即时消费的需求,又能通过主题化、故事化的体验延长逗留时间,提升消费黏性。这种融合创造了多层次的经济效益,在商业与文化的互动中形成了一种可持续的场景经营逻辑,使交通枢纽在经济与文化上实现双重共赢。

广东禅城区岭南大道公交枢纽站“岭南·Citylink城市链街”项目于6月10日正式启用。该项目以“交通+商业+服务+文化”四位一体创新模式,推动传统交通枢纽向“全时段、全客群、全场景”的都市生活链升级。地处禅城核心区的岭南大道公交枢纽站,通过精细化改造,将闲置区域转化为集交通换乘、商业服务、文化体验、志愿服务于一体的复合空间。

图片

项目引入试正云吞、喜士多等年轻主理人创业项目及麦当劳全国巡回快闪小黄车,满足基础消费需求并提升消费质感与生活美学氛围。项目还引入了融入岭南文化元素的文化巴士,建成记录公交发展历程与城市变迁的佛山公交文化长廊。项目聚焦便捷服务、青年共创、夜间活力等维度,计划定期开展小型音乐会、主题快闪等青年文化活动,打造潮流青年社交新聚点,打破传统公交枢纽“重功能、轻体验”的局限,让交通空间成为“有温度的城市会客厅”,这也是传统公交空间向复合功能、品质服务与人文关怀升级的先锋实践。

图片

05发展建议:

空间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文化与交通服务深度耦合

交通枢纽的文化建设应更加注重与交通服务功能的有机结合,不再单纯追求视觉冲击,而是通过文化叙事与出行体验的同步优化,提升整体服务价值。无论是艺术装置、沉浸式空间,还是数字化互动内容,都会与航班信息、候车引导、行李提取等流程无缝衔接,使文化体验成为旅客出行路径中的自然组成部分,而非额外附加。

高效动线与即时吸引力的设计

在时间有限、节奏紧凑的出行场景中,交通枢纽的文化展示要更加关注旅客动线与节奏匹配。展示内容可以集中布局在必经路线的关键节点上,以简洁、直观、瞬间可感的方式吸引注意力,确保旅客即使短暂停留也能获得核心体验,使文化传播与通行效率并行不悖

数字技术驱动多感官沉浸升级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AI互动等技术的普及,未来交通枢纽的文化场景将更具沉浸感与参与性。多感官的融合体验将不再局限于视觉和听觉,而会延伸至触觉、嗅觉甚至温度感知,从而构建更具记忆性的文化氛围。同时,模块化、可更新的数字内容将使枢纽文化场景能够快速迭代,保持新鲜感与持续吸引力。

本土文化的国际化表达

在全球化背景下,交通枢纽的文化展示将更强调在地文化与国际语境的双向融合。未来的设计不仅要忠实呈现地域特色,还要通过跨文化的视觉语言,让不同文化背景的旅客都能迅速理解与共鸣。这样既能强化城市的独特身份,又能在国际传播中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文化形象。

近年来,交通枢纽的角色不断延伸,其价值已不仅体现在运输功能上,更在于其作为公共空间对文化呈现、交流与消费的承载能力,它可以与文化展示、活动策划与商业结合,发挥其在城市文化体系中的多重功能,对文旅融合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未来的发展应在保持交通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文化内容的表达形式,注重与旅客动线、时间节奏的匹配,并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持续更新与多感官体验。通过文化与交通功能的深度融合,交通枢纽有望在全球化竞争中形成独特的城市标识,成为连接本地与世界的重要门户。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