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打卡” 到 “入戏” 的进阶:旅拍驱动旅游文化体验升级与产业生态重塑

2025-09-09
来源:文旅规划设计联盟

如今,旅拍如一股热潮席卷旅游市场。2024年,中国旅拍市场凭借2500多万人次的消费需求,开拓出近400亿元的市场新赛道。然而,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乱象、文化失真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文化旅拍市场应正视机遇与挑战,探寻其规范发展之路。

在敦煌扮成仙气飘飘的“飞天神女”,到泉州体验头戴满园春色的“蟳埔姑娘”,或到北京故宫当一回“格格”......

眼下,旅拍可谓旅游市场的一股“热风”。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旅拍市场迎来了新的增长点,得益于2500多万人次的消费需求,开辟了接近400亿元的市场新赛道。

旅游方式也在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曾经走马观花式的“打卡”正被深度体验、文化融入的“入戏”所取代。

当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邂逅现代旅游,以旅拍、沉浸式演出为代表的文旅新业态应运而生,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仪式感,也为地方文旅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拍市场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服务乱象、文化失真等。本文将深入探讨文化旅拍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并展望其如何通过规范发展,成为城市文化名片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文化旅拍与沉浸式体验:解锁旅游的“入戏”模式

旅拍并非新兴概念,其为游客提供摄影服务的传统可追溯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景区。

然而,伴随体验式文旅消费的蓬勃兴起,旅拍服务已实现了显著的升级与迭代,涵盖妆造、服装、拍摄、修图等全流程服务,并因此深受年轻群体的热烈追捧。

旅拍的核心在于将旅游从传统的“看景”转变为深度“入景”。在旅拍的镜头下,每一位游客都能成为故事的主角,不再是风景的旁观者。

旅拍不仅记录了外在风光,更重要的是捕捉并深化了游客与景点间的情感交融与互动。

图片

随着旅拍市场的日趋成熟,以及县域游、反向游热潮的推动,旅拍服务正从“高价”走向“平价”。

不少地方顺势推出了更为优惠的旅拍套餐,确保不同预算的游客都能找到心仪的方案。

以学生群体为例,百元级的套餐即可提供基础妆造、一套特色服装及多场景拍摄服务;而中等价位的套餐,则更符合上班族的消费能力,能够享受到专业摄影师跟拍、多套服装搭配等更高阶的服务。

相较于以往单独聘请专业摄影师的高昂费用,如今的旅拍套餐通过将妆造、拍摄、修图等服务打包,不仅显著降低了综合成本,更让游客能够一站式享受到高性价比的旅拍体验。

图片

在社交媒体日益盛行和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需求不断增长的当下,“旅拍打卡”已成为解锁文化旅游新方式的热门选择。

文化寻踪成为出游热门主题,内蒙古、贵州、云南等地的县域文旅增速迅猛,其亲民的物价与地方特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呼和浩特塞上老街,身着传统服饰的游客穿梭于青砖红墙之间,不仅体验到“穿越历史时空”的快感,更让旅拍成为满足年轻人“出片”需求、助力老街区焕发新活力的重要业态。

当前,中国旅拍企业注册量已超过2500家,年消费需求高达2500多万人次,共同构筑起近400亿元的新兴赛道。

传统服饰旅拍为人们深入历史空间、真切感受特色文化氛围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同时也带来了独具一格的差异化审美体验。

图片

旅拍服饰的“形神兼备”与市场规范的“破茧成蝶”

旅拍热度究竟几何?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某社交平台相关笔记高达140余万篇,某短视频平台话题播放量突破136亿次。这股旅拍潮流,究竟凭借何种魅力,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心头好”?

情绪价值的“新卖点”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情感共鸣往往能更有效地触达消费者。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景区的规模已不再是旅行消费的决定性因素,那些能够精准触达情绪的瞬间,才是真正促使他们买单的核心理由。

这正是旅拍风靡的“流量密码”。例如,搭伙旅拍作为一种特别受欢迎的形式,不仅能分摊专业摄影师的费用,还能相互记录花絮和第三视角的短视频。

有网友直言,旅拍过程令他们感到放松愉悦,暂时忘却了日常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拍已然成为承载情绪、释放压力的治愈之旅,能让游客收获一份份难忘的记忆。

年轻社交的“新玩法”

现代人独特的生活美学观和强烈的分享欲,为旅拍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社交平台上,一张精心构图的美照、一束恰到好处的光影,或是一句富有深意的文案,都能迅速吸引眼球,赢得点赞与转发。

数据显示,91%的游客期望通过摄影、摄像捕捉旅行中的自然风光与心情状态,而76%的游客则热衷于与他人分享旅途中的精彩瞬间。

许多旅拍店主也发现,年轻游客大多是通过社交平台“种草”而来,这些平台也因此成为他们重要的“接单神器”。

文化自信的“新表达”

通过旅拍,游客不仅能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更能在镜头下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旅拍也因此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

许多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会巧妙地融入当地文化元素,让游客在镜头前真切感受到不同的风土人情。旅拍带动一个景区乃至一座城市走红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游客感慨:“每座城市都蕴藏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故事,将这些故事通过照片形式记录下来,何尝不是一件既具仪式感又意义非凡的事情。”

图片

然而,旅拍市场的迅猛发展也伴随着“野蛮生长”的隐忧。

旅拍乱象,诸如景区强行拉客、霸占机位、商家“套路”游客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严重破坏旅游秩序和城市形象,更暴露出行业标准缺失、监管滞后等深层矛盾。其中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旅拍服饰的“形似神离”。

在许多热门旅游地,租借一件“当地特色服饰”的流程虽然简单便捷,但这些被简化为“旅游制服”的服饰,往往剥离了其原本的文化语境和精湛工艺细节,只剩下最容易识别的符号。

它们与真正的在地文化之间,似乎隔着一层薄纱。

例如,机器印花的“苗服”、荧光色的“艾德莱斯绸”、用塑料花束制成的“簪花围”,这些都过度简化了文化内涵,沦为“用完即弃的道具”,使得游客即便穿着它们,与在地文化的连接也未能真正发生。

图片

旅拍市场要实现从“野蛮生长”到“有序生态”的转变,需要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消费者理性选择的协同共治,方能“破茧成蝶”。

文旅部门应科学规划,明确划分公共游览区与商业拍摄区域,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严惩各类违规行为,并积极鼓励行业协会制定自律公约。

目前,多地景区已积极探索治理之道,例如杭州西湖景区已采用“数字围栏+智能调度”系统,实行“30分钟限时拍摄”的管理模式。

“旅拍定制师”被纳入人社部新工种,这标志着行业正朝着专业化、精细化方向转型。唯有各方携手并进,才能有效引导旅拍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展示地方文化魅力的新名片。

图片

新消费驱动城市魅力:旅拍市场的升级与挑战

尽管旅拍市场蓬勃发展,但仍面临体验感差、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恶性竞争等现实问题。如何让“旅”与“拍”这对组合更好地融合,从而持续提升游客满意度,是行业亟待思考的课题。

个性化“私人定制”

旅拍本质上是一项富有创造力的服务,其核心吸引力在于提供新颖独特的拍摄体验。

然而,当前部分旅拍存在“千人一面”的模式化现象,被网友吐槽为“流水线作业”,固定机位、雷同动作和道具限制了其独特性。

作为一个日益成熟的产业,规范的行业标准固然重要,但更应倡导个性化定制与差异化发展,以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行业健康进步。

旅拍机构可通过与游客深入沟通,了解其喜好、需求和期望,进而量身定制专属拍摄方案,确保每位游客都能拥有独特的记忆。

全链条“全程无忧”服务

针对旅拍中常见的沟通不畅、修图争议、售后困难等问题,旅拍机构应积极探索打造“全链条服务闭环”。

例如,可利用虚拟试衣技术和AI场景预览,让游客在抵达前即了解服装效果与拍摄场景,从而提升拍摄效率和满意度。此外,还可开通“极速修图通道”,支持线上可视化修改,并允许不满意时申请二次创作。

部分游客在穿着“戏服”后,会产生“假戏真做”的沉浸感,不舍脱下服装。

一些敏锐的旅拍机构已捕捉到这一需求,推出了贴心服务:如在横店,游客租借服装后,只需支付一次化妆费和押金,便可穿着华服畅游各大景区,归还后押金全额退还,无需额外费用。

深度“文化融入”

当前部分旅拍仅停留在服饰打卡层面,未能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对此,景区可与旅拍机构深度联动,创新推出旅拍研学套餐等新玩法,将地域文化真正融入旅拍实践。

例如,滨海景区可推出“渔家生活体验旅拍”,游客在头戴簪花的同时,可跟随当地渔民出海撒网、学习当地民谣,再在滩涂上拍摄“赶海大片”,将渔家文化融入每一帧画面。

再如,博物馆可开展宋韵文化课程体验等活动,让游客在收获美照的同时,更能深度感知地方文化底蕴,使旅拍真正成为一场有温度的文化之旅。

图片

有人说,城市出圈的制胜绝招,或许就藏在旅拍里。随着旅拍市场的规范与升级,当旅拍蜕变为地域文化的“二次创作”,游客便不再只是匆匆过客,而是重新定义城市之美的“创作者”。

沉浸式文旅浪潮下,旅游约拍已从小众消费走向大众选择,并重塑城市吸引力。在同质化竞争中,差异化破局成为关键。摄影师们通过主题创新,将本地生活融入旅拍,让照片富有故事感。

社交平台作为流量引擎,构建起“内容引流-消费转化-口碑扩散”的闭环,唯有把城市特色做深做透,才能让旅拍从一次性消费变成城市记忆的载体。

未来行业也将向专业化、品质化发展。真正的“穿当地衣服”,是让服饰成为文化的“解码器”,让照片里的笑容真正染上在地的温度,理解“我懂了什么”比“我穿了什么”更重要。

从“打卡”到“入戏”,沉浸式文旅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旅行方式,更深层次地触及了文化消费的本质。

它让传统文化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符号,而是可感、可知、可体验的生活美学。旅拍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业态,既是记录美好瞬间的工具,更是连接人与在地文化的桥梁。

然而,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警示我们,任何新兴产业的繁荣都离不开规范与自律。

唯有在政府、行业和消费者多方协同努力下,旅拍产业才能摆脱“野蛮生长”,真正实现从“流量经济”到“质量经济”的跨越,将“快门瞬间”打造成为地方文旅的“锦上添花”之举,让每一次旅行都成为一次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化对话。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