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不打烊”:夜经济燃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5-09-12
来源:中国夜游网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乡大地被夜间消费的热潮包裹。从人头攒动的夜市小吃摊到光影璀璨的夜游景区,从创意十足的夜间展览到活力满满的夜间演出,夜间业态多点开花,不仅点亮了城乡的夜晚,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商务部数据,60% 的国内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 18 时至 22 时消费额占比超全天 50%。截至 2025 年 7 月下旬,国内夜经济相关企业现存量超 165 万家,“夜游” 相关搜索量和评论量环比增长约 100%,夜经济的蓬勃态势正加速显现。

业态融合:解锁夜间消费多元新场景

夜经济早已突破传统餐饮、购物的局限,向着 “多元融合” 方向纵深发展,在城乡两端催生出丰富的消费新场景。在广州增城乡丰现代农业产业园,游客既能了解水果生长知识、体验日间采摘,还能参与夜间灯光采摘,搭配水果科普体验营、营地烟火表演等活动,构建起 “农业 + 生态 + 文旅” 的融合模式,有效激活农业消费活力。

图片

作为夜经济活力代表的广东,依托重点文旅场所、商圈步行街及夜间消费集聚区,7 月以来夜间堂食订单量稳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超 21%。云南则通过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点亮云南新‘夜’态” 活动,联动阿尼么村 “乡村好歌汇”、昆明滇池东岸、西双版纳星光夜市等,展现夜游、夜娱、夜购等多元业态。上半年,云南 14 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接待游客 1.07 亿人次,实现营收 181.0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0.2%、8.3%,彰显出强劲的夜间经济动力。

文化赋能:打造夜间消费特色新体验

文化创意的注入,让夜经济拥有了更深厚的生命力。各地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将非遗、民俗等元素融入夜间消费,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河北涿州腾飞大街夜市,除美食、儿童娱乐外,每晚安排演艺演出,定期举办文化节、相亲节,更成为非遗展示的重要窗口,涿州非遗柴氏花丝镶嵌品制作技艺传承人柴冠拥直言,夜市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大众的距离。

图片

在湖南资兴,“东江湖文化集市” 以 “文旅促进消费,非遗赋能城市” 为主题,设 30 多个展区,融合非遗表演、文物鉴赏、农耕体验等内容,为期两天的活动吸引近 20 万人次参与,直接带动消费逾 180 万元。湖南永顺芙蓉镇同样以文化为核,土家吊脚楼灯光勾勒山水诗意,非遗工坊里茶香与银饰叮当交织,让消费者在夜间消费中触摸文化温度,实现从 “旁观” 到 “融入” 的体验升级。

制度护航:筑牢夜经济发展坚实保障

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精准支持与制度创新。各地针对夜间经济发展中的审批、空间、环境等痛点,推出一系列优化举措,为市场主体注入 “定心丸”。长春市自 8 月起连续 3 周将新民大街设为步行街,让街区文化氛围更纯粹;甘肃省环县通过 “划行规市”,将 100 多家流动摊贩统一规划到 800 米专属区域,让 “油渍夜市” 变身 “整洁夜集”。

图片

此外,多地还通过业态联动的政策引导,构建夜经济 “生态链”。如 2025 广东夜经济暨暑期消费促进活动,将夜市、餐饮、购物等业态串珠成链;湖南娄底借 “娄超” 赛事推出 “票根经济平台”,凭足球票根可解锁景区、酒店、餐饮全业态优惠。这些举措既解决了消费者 “出行难”“怕宰客” 的顾虑,也为商家拓宽了经营空间,实现 “商家敢干、消费者敢买” 的良性循环。

结语

全联旅游业商会夜游经济专业委员会点评:从都市商圈的流光溢彩到乡村市集的烟火升腾,夜经济正以跨越城乡的 “夜之光”,激荡起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重脉动。它不仅带来了亮眼的经济数据,更彰显了城乡消费活力,绽放了地域文化魅力,让城市更具烟火气、乡村更添吸引力。作为扩内需、促消费的关键抓手,夜经济是我国经济韧性的生动体现,也是消费升级、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的必然结果。未来,随着业态创新的持续深化与政策保障的不断完善,夜经济必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新引擎”,持续为百姓生活注入温暖与活力。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