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teamLab 模式对中国沉浸式夜游的启示

2025-09-16
来源:古奇文旅演艺

在技术狂飙的当下,沉浸式夜游的本质究竟是光影的堆砌,还是文化体验的重构?日本 teamLab 用实践构建的 “技术隐藏于文化” 的运营哲学,或许能为中国夜游经济突破瓶颈提供关键启示。

图片


解码 teamLab 的沉浸式密码

teamLab 成功的核心在于其构建了技术、文化与商业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海无界美术馆采用的 470 台爱普生激光工程投影机并非简单堆砌,而是与团队独创的投影系统深度融合,将《花与人的森林》等作品中樱花的绽放与凋零精确到毫秒级响应。这种 “技术隐身” 理念在其 2020 年推出的 Interconnected Reality(IR)技术中达到新高度 —— 游客通过智能手机拍摄墙面动物,箭矢会真实 “飞入” 现实空间捕获目标,而被捕获的动物既会从墙面消失,又能存入手机再 “放生” 回归原位。技术在此成为文化体验的 “隐形翅膀”,而非炫技的工具。

运营模式上,teamLab 突破了传统文旅项目的盈利困局。上海项目通过 “基础门票 + 付费茶屋 + 衍生品” 的复合模式实现营收多元化,其与资生堂、马爹利等品牌的跨界合作,既降低了运营成本,又通过品牌调性加持提升文化溢价。更具启发意义的是东京 Planets 场馆的扩建策略:2025 年新增的《竞技森林》《素描工厂》等教育类作品,不仅使门票销售额同比增长 130%,更将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 1 小时延长至 2 小时以上,逗留 3 小时以上的游客比例从 1% 跃升至 20%。这种通过内容更新激活复游率的做法,精准击中了中国夜游项目 “一次性消费” 的痛点。

图片

文化转译能力是 teamLab 最核心的竞争力。团队将日本传统 “物哀” 美学转化为全球观众能理解的互动语言 ——《呼应灯森林》中灯光的明灭呼应着观众的呼吸节奏,《地形的记忆》用数字技术重现日本古代梯田的灌溉系统。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符号移植,而是深入文化肌理的创造性重构。正如其创始人猪子寿之所言:“数字技术的终极意义,是让人们重新感知文化的温度。”

中国夜游的本土化困局与突围尝试

中国沉浸式夜游在短短几年内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但繁荣背后潜藏着 “三重脱节” 的结构性矛盾。技术应用上存在 “重硬件轻软件” 的失衡,某景区耗资 800 万引入的全息投影设备,因缺乏内容更新,三个月后就沦为游客眼中的 “电子壁纸”。

文化表达的表层化是更突出的问题。许多夜游项目将传统文化简化为 LED 屏幕上的龙凤纹样,或是机械复刻的古装巡游。而 teamLab 启示我们:文化沉浸需要构建 “参与式叙事”。天津的沉浸式项目《画皮之狐狸先生》做出了有益探索,将《聊斋志异》的经典故事改编为古今双线叙事,观众通过与 “狐妖” 的互动,既体验传统志怪文化的诡异美学,又能思考当代社会的外貌焦虑议题。

图片


商业逻辑的短视制约着行业发展。国内多数夜游项目依赖政府补贴和门票收入,缺乏可持续运营能力。teamLab 东京项目的扩建数据显示,当体验内容足够丰富时,游客消费意愿会呈几何级增长 —— 停留 3 小时以上的观众衍生品购买率是短时参观者的 4.2 倍。反观中国某著名古城夜游项目,虽年接待游客超 300 万人次,但因缺乏深度体验设计,二次消费占比不足 15%。

图片

重构中国夜游的价值坐标系

teamLab 模式的本土化实践需要构建 “金字塔式创新框架”。在技术底座层面,应建立 “需求导向” 的技术选择标准。中国已具备 XR 技术应用的产业基础,PICO 等企业的 VR 设备已实现技术突破,2024 年全国运营的 VR 大空间项目超百个。但技术应用需避免盲目跟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成功证明,有时简单的互动装置(如网红石头路灯光感应)比昂贵的全息投影更能打动游客。

图片

文化 IP 的深度孵化是中层核心。teamLab 上海馆的《彩绘世界》证明,当游客的涂鸦能 “活” 化为数字生物时,文化传播会产生裂变效应。中国夜游项目可开发更多此类 “共创型” 体验,让游客从文化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图片

顶层设计需要创新商业模式与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teamLab 与上海政府的合作模式显示,文化项目需要政策红利的精准滴灌 —— 上海市政府规划的文化艺术产业用地,为无界美术馆提供了核心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可拓展 “夜游 +” 的多元场景:与商圈结合延长消费链条,与教育机构开发研学产品,借鉴《潜伏风云》的社群运营经验,通过节日主题更新保持项目新鲜感。

图片

当技术不再是炫耀的资本,当文化不再是贴标签的符号,当商业不再是短视的逐利,中国沉浸式夜游才能真正实现从 “感官刺激” 到 “精神共鸣” 的跨越。teamLab 的启示最终指向一个朴素真理: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应当用来唤醒最传统的文化记忆。在西安城墙的青砖上,在苏州园林的月洞门后,在敦煌石窟的壁画前,技术与文化的真正融合正等待被重新定义。中国夜游经济的下一个爆发点,或许就藏在这种 “传统的未来性” 之中。

图片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