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万物共生》:全新“夜游”模式的探索

2021-11-19
来源:

《万物共生》于2020年8月20号正式开幕,项目位于北京市玉渊潭公园璎落花谷区域,占地18000平方米。结合灯光、激光、影像、音乐、仿生装置、动作捕捉、体感互动、声光装置、机械道具等多重科技手段将光影艺术融合自然景观。打造光影交错,虚实相间的全新沉浸式艺术体验。“万物共生”自正式开幕以来,颇受观众青睐,丰富新颖的形式为后疫情时代之下北京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成为北京的“夜文化”一大吸睛亮点。像一阵清风缓解人们长期贫乏的身体和倦怠的内心,带来了慰籍和希望。同时,随着社会各界的愈加关注,“万物共生”也将有望成为“夜游北京”不可或缺的一个标志性游玩项目。

CCTV-13新闻报道“万物共生”

(作品现场照片)

创作背景

《万物共生》是由歌华大型活动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颖女士担任总策划,北京嘉明伟视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贵江先生担任总制作人,由笔者担任总导演、灯光总设计。这也是我们继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之后的再度合作。世园会开幕式的灯光总设计工作给予了笔者充分的发挥空间,是笔者用光影来展现东方园林美学的首次尝试,也为《万物共生》的最终呈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11月开始,曾数十次的去到玉渊潭公园内部勘察场地,了解公园璎落花谷区域结构,初次踏勘时至初冬,寒风凛凛,草木凋零,结合眼前所见在脑海里一次次给现场赋予色彩和画面,又一次次推翻重新塑造。在创作的过程中赶上了突来的“新冠疫情”,整个工作的推进也收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我们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方案讨论、定制研发、测试设备等大量的工作,这也确实给我们的创作带来了困难。

(场地原貌)

(场地原貌)

创作理念

我们创作的理念是延续世园会的“绿色生活,美丽家园”,在和总策划高颖及总制作人黄贵江进行多次的方案会中从而形成了多个概念方案,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疫情”我们对生命的尊重、生态的和谐有了新的认识,就这样“万物共生”这个概念悠然而生。

首先是对生命的敬畏,作为一个“人”对于生命本身的天然兴趣和尊重。其次是理想的空间,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想象世界,《万物共生》是提供给每一位观者的平行空间世界。

依照玉渊潭公园的原地势面貌不拆墙不动木“借景造景”把中国独有的园林美学和当代科技、光影艺术、舞台戏剧融合到公园内部的自然景观当中。有概念有主题让人有参与感,互动性强,亦真亦幻虚实结合的沉浸式艺术体验感。

(作品萌芽现场照片)

作品阐述

大千世界,万物共生。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命都是一场循环往复、永不谢幕的精彩演出。

我们从自然界中提炼多种现象的元素,像光、影、雾、气、水、雷、风等,通过光影的艺术形式,结合仿生装置、动作捕捉、体感互动、声光装置、机械道具等多重科技手段,为观者带来一种奇幻的沉浸体验,从而去探索生命万物的无限可能。

从本质上讲,整部作品的态度对观者是敞开的。当观者在作品的引导下感受、提问的过程时,我们也在向观者阐述整个作品的核心:每一种生物包括人类,都存在于一个相互独立却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之中。

当你走进万物共生的一刻,整个作品才具备了完整性,走进万物共生,万物与你我共生,经历一段奇幻的生命之旅。

(作品源启现场照片)

方案组成部分

“万物共生”运用海洋、森林、花海、星河等概念元素创作的万物之门、源启、萌芽、衍生、雾影、花海、光林、盛放、润物、星河、Touch、漫游、锐变、万物之塔、共生十五个相互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作品。

(作品导览图)

方案呈现

01 万物之门

一扇通往奇幻之旅的门;一扇以不同角度打开的奇幻空间之门。

使用LED屏幕搭建门头入口,该区域使用自主开发采集软件对现场物理环境实时动态捕捉,将采集到的人物进行多维变形处理,显示在屏幕上。隐喻不同维度、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重重现实。真正的本旨,不是生命的外化形式,而是平行空间的另一种可能性。

02 源启

生命起源的空间,万物的雏形:混沌。

物质的转换、变化,最终会催化新的生命形态。晦暗沉寂的氛围浸染,让每一个观者仿佛回到个体生命诞生前,视听感受恢复为生命最初始阶段的敏感度。

该区域使用LED冰屏搭建出了一条长约50米的隧道,随公园原有地势起伏。配合镜面板的不规则安装,反射出扭曲的视觉画面,配合声音营造出生命之初的混沌空间状态,观者在整个隧道空间无论内任何位置、停留多长时间,最终都将听到完整的声音信息与最佳的体验感。每个生命形式都是宇宙物质的衍生、流变所诞生的。

03 萌芽

生命之初的形态。

从简单透明的单细胞到色彩斑斓的多细胞,采用水滴元素,将襁褓时期的生命形态展现给观者。

被解构的圆形装置来作为投影介质分割融合到自然空间当中,高低不同、形态各异的穿插在一片树林之中,大功率的激光投影机,千余只大小不一的球形灯光,穿插其间,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影像、灯光结合声音的旋律精准变化,使观者在游走中体验到不同的画面,投影的画面穿过零星的树木枝叶,映射在分割的投影介质上,虚实结合,亦真亦幻。

04 衍生

水是孕育生命的元素,寂静深邃的深蓝之下,孕育出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海洋生物。

多媒体设计在两个互动场景之间穿插了两段转场视频来衔接,使得视觉画面与互动体验完美融合。该环节影像的呈现方式似乎更符合当代人的视觉经验和真实存在的某种转换,这种转换使得让观者可以沉浸在一种被温暖静谧包裹的状态。

该区域使用了激光雷达,体感捕捉设备,结合激光投影机进行交互设计,将原创的IP形象与互动设计结合,突破性的实现了交互场景与视频动画的协议转换,实现互动体验的最终呈现。

05 雾影

富有生机的孢子从森林的雾影中出发。

万物的呼吸外化为具象的球体,内部充斥着能量,触及地面或观者身体时,气泡破碎,能量转换为另一种物质存在于每一处角落之中。该阶段的装置试图传达生命、呼吸的存在及能量的物质化呈现。

该区域使用了激光灯、雾泡机、雾机特效设备。为达到灵动的仿生效果,我们与厂家进行设备测试升级研发。将每台特效设备进行特殊的数字化编程,配合激光灯的使用,与音乐的情绪配合,制造出灵动奇幻的视觉效果。

06 花海

五彩缤纷的花海世界让观者的视觉神经再一次惊艳。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生命境界的感悟,某种意义上更像绘画的语言。

该区域使用了大量机械仿生花,分布在一片花草之中,缓慢的开合配合着灯光的色彩变化,机械装置打破了花朵的静态,使作品充满灵动的生命气息。加上大功率投影机的花瓣视频,真花、仿生花、视频影像的花,赋予了这片花海生机。在夜晚创造出“海市蜃楼”的感觉,也带来了生命繁荣的象征。

07 光林

生长的冲动幻化出一片神奇的光林。

物质的趋光性促使了生命的多样性,而光是生命的驱动力。垂直错落线条,利用空间的延伸去塑造不同的维度,让观者置身其中感受生长的力量 。

该区域使用了LED发光灯带,复杂的效果编程软件为中国团队原创开发,属中国首个。音响设计方面运用12通道单独输出让声音流动起来,形成环绕声效果,采用现场制作混音的方式来为光林区量身定制一套声音系统。

08 盛放

生命的绽放成为底色,繁复的光斑在大地上无序的跳动。

该区域使用了大量的仿生萤火虫灯,形成面积最大的萤火虫海。通过数字化的编程,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不同色彩灵动的变化,让它们更具有绘画感的同时,增加了自然界另一种状态下的氛围效果,利用二维的语言制造出三维的视觉经验。

09 润物

生命的源泉:水。

该区域创新研发了集合水幕、声、光、电、体感于一体的云朵水帘互动装置,每一组云朵装置集合五种以上的技术,在这里它幻化为云、雨、雾三种物理形态。通过对不同厂商的控制协议进行转换,统一触发表现『润物无声』这一富有诗意的能量转化。配合多种声光电语言让观者沉浸在这种氛围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去感受生命无声的力量。

10 星河

穿过云端,视野抵达了浩瀚的星河。

该区域使用了球体正方体作为投影介质,投影机对其进行影像投射,配合大大小小的自发光球体及立方体,散落在该区域,每一个星球状物体仿佛保持着孤独状态。周边使用激光灯,配合烟雾特效设备,伴随音乐视频进行程序编程,模拟了星河空间的无限可能。

11 TOUCH

智慧的结晶,让人类有了更多触碰未知的可能。

这件作品强调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感受塑造了这些生命的运动轨迹。

该区域使用了大量冰屏,错落的穿插在一片树林之中,配合大量的LED球形灯具散落在中区草坪上,前区使用了互动触发装置,集合了灯光、音响、视频、舞美装置、互动设备,集成研发安装一体化,实现单个触发同步四钟特效的突破性运用。观者自己经历的、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才是还原生命本源无法被描述、被重复的原生状态。

12 漫游

人类永不停歇的探索,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留下了更多的印记。

该区域使用了led冰屏作为视频画面成像介质,呈现出浩瀚的太空,屏幕前方大小不一、高低不同、色彩斑斓的陨石道具,使整个场景画面更加完整。参与者通过扫码的形式,触发使用,使观者的自拍照片投射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人机交互,使观者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13 锐变

现代的技术手段结合当下的艺术语境 ,去阐述更多形态存在的文明。

该区域使用了方形LED屏幕,形成了一组异型LED屏幕,前后错落排列组合。视频设计画面制作上对每一块屏幕进行制作、拼合。错落的空间使用了镜面不锈钢进行补充,反射的画面使整体更加协调。

屏墙的形式象征高阶文明将流行文化和先锋艺术联合在一起,以科技的视听语言展现平行空间在当下的一种投射。

14 万物之塔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万物共生”场地中心搭集灯光,特效,影像与装置结合,总共12层,总高将近14米总高,表面由LED屏幕与发光灯带组成,配合内部安装的电脑灯、特效设备完成一个震撼的视觉光影秀。

万物之塔是对一个不真实的空间的表述,观者和图腾化的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关联,它高度集中运用了符号的生命的崇拜量,从概念中的生灵接触中揭示出生命的强制性,同时找到生物之间的相通点及对生活的理解。从艺术的外化形式到精神的本旨完整的呈现出『万物共生』的核心创作理念。

15 共生

通过投影装置尝试对『万物共生』进行延展。作为共生空间的延续,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该作品首次使用了光纤灯编网与光纤灯线结合,将高度近20米的一组大树进行包裹,配合萤火虫灯、水纹灯,营造出共生空间的一颗奇幻的生命之树。观者可以藉由虚幻与真实互动,某种意义上,虚幻才是赖以为生的秩序。

16 樱花雨

万物的灵魂随着一场浪漫的樱花雨绽放芬芳。

作为玉渊潭标志性的樱花符号是展览最后的亮点,数字樱花覆盖面积约2万平方米,实现各区域不同设备的编程一体化,是一个跨体积形态的展现,跨类型、跨技术视觉光影秀展现。将观众的体验感最大程度升华。

(来源:中国游乐)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