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沉浸式体验开启经济新业态

2021-11-19
来源:


  腰佩、扇子、宝剑……多种突出主题元素、精心设计制作的场景道具用于增强玩家的剧本杀体验。



古风实景给玩家带来沉浸式的体验。图为玩家正在剧本杀游戏中。

古风实景给玩家带来沉浸式的体验。图为玩家正在剧本杀游戏中。


  “走,周末一起去玩剧本杀。”如今,剧本杀成为许多年轻人和朋友娱乐休闲的首选。相较于以前,如今年轻人娱乐社交的方式不再只有吃饭逛街、看电影。剧本杀游戏已从小众爱好,逐渐发展成为文化娱乐产业里年轻人的新宠。叫上三五好友,穿上戏服、拿上道具,在精心设计的房间内穿越历史或转换场景,通过逻辑分析与团队合作,破解谜团、演绎故事……


  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剧本杀相关企业1万余家,其中2020年新增3200余家,2021年至今新增4900余家。从城市分布看,西安以707家位列全国第一。2021年,剧本杀在中国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元。势头正猛的剧本杀正持续抢占着年轻人线下娱乐时间。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上剧本杀?它风靡的原因何在?剧本杀行业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剧本杀给年轻人  带来娱乐社交新体验


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拿着不同身份的剧本,抽丝剥茧地分析各种线索,利用推理找出背后的“凶手”……这一幕场景就是当下年轻人中时兴的娱乐社交方式——剧本杀。


  剧本杀从2016年在国内悄然兴起,逐步在年轻群体间普及传播,并于近几年走进大众视野。剧本杀游戏起源于欧美派对,直译为“谋杀之谜”,玩家由5人以上组成,根据剧本线索,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推理,还原故事、完成任务。


90后西安小伙田雷自去年开始接触剧本杀游戏后,经常会选择在周末约上好朋友去玩。“平时大家都挺忙的,很难凑在一起,所以周末有时间就想和朋友见面聊天,顺便玩点有意思的。剧本杀刚好同时满足了我对社交和娱乐的需求。”他告诉记者,KTV、聚餐已经不再是朋友之间聚会的首要选择。在田雷看来,剧本杀的体验不同于以往的线下娱乐项目,其极为重视氛围与情节营造,玩家带着专属于自己的角色融入游戏,通过层层逻辑推理解密,能体验到巨大的成就感。


  除了剧本杀游戏娱乐带来的放松解压之外,剧本杀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场所。“工作中能接触到的人有限,所以想认识一些新朋友,拓宽社交圈。”29岁的赵女士是一位资深的剧本杀玩家,与其他呼朋引伴相约来玩的人不同,她更喜欢让店家帮忙组局。她说,希望剧本杀能成为她认识朋友的新渠道,她认为在代入角色的过程中深入交流,能了解对方玩家的性格,是一个不错的交友方式。


  如今,在西安乃至全国,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接触并喜欢上剧本杀游戏。在游戏剧情和被赋予的角色身份中,玩家仿佛开启了“第二人生”,这也是此类游戏时下非常流行的魅力所在。

  沉浸式体验热  催生经济新业态

  其实,对年轻人来说,剧本杀不仅仅是娱乐。抽离出“玩”的部分,剧本杀不仅丰富了年轻人的社交渠道,而且也在不断升级玩家沉浸式的感官体验。

  近日,记者走访了西安钟楼、小寨等多个商圈的剧本杀店,了解到剧本杀是一项以年轻白领和大学生为主体的消费娱乐活动,一局游戏人均消费100元至200元不等,许多店铺每天的上座率达六成以上,节假日则更高。

  此外,现在市场上的剧本杀剧本题材也是极为丰富多元,除了硬核的悬疑、破案、恐怖类剧本以外,近两年还出现了许多情感类、社会类的剧本,像一些关于校园霸凌、失孤老人等反映社会现象的剧本,更加注重玩家内心情感的呈现。此外,剧本杀的玩法也在不断升级。在西安市墨川剧本推理店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通过实景演绎或者利用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增强玩家剧本杀的沉浸式体验感受。

  角色扮演是沉浸式体验的一大亮点。西北政法大学教授许渭生认为,在剧本杀中,玩家全身心地投入角色、发挥想象力补充和丰富角色的过程,也是逐渐放下自我,进入想象和扮演“他者”的过程。借用弗洛伊德的说法,玩家忘掉“自我”,无惧“超我”,仅留“本我”在场。有时为了任务,玩家需要化身“戏精”,充分运用“阴谋诡计”。“剧本杀成为年轻人短暂放飞自我的窗口,能够让玩家从‘打工人’生活中抽离出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沉浸一段‘别样人生’。”许渭生说。

  事实上,年轻人“扮演他者人生”的沉浸式体验正在全方位催生经济新业态。

  除了“逻辑推理”“演绎故事”“扮演他者人生”的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方式外,沉浸式餐厅、沉浸式魔术、沉浸式自习室等新业态也纷纷涌现,成为许多创业者试水的新领域。

  《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沉浸产业总产值为48.2亿元,沉浸业态从2018年的21种增长到35种。中国沉浸产业正呈爆发式增长趋势。

  新兴行业  仍须规范引导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因深度使用媒介而造成部分人社交媒体倦怠和线下社交无力的情境,开始让人们反思。许多人选择逃离网络,投入到沉浸式参与的线下娱乐活动中。与此同时,以剧本杀、密室逃脱为代表的新型娱乐方式正经历着快速上升期,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和从业者投入到剧本杀行业之中。但是,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大批素质参差不齐的从业者涌入,导致门槛变低,缺少行业壁垒。很多品质不过关或者侵犯版权的剧本流入市场,甚至部分商家为了博眼球吸引年轻人,在剧本内容和场景设置中加入了黄赌毒或者暴力血腥元素。

  除了剧本质量之外,游戏主持人的专业水平也影响着剧本杀的游戏体验。游戏主持人在剧本杀中充当引导者,引导玩家紧跟故事线或者推理进度,因此需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然而现在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剧本杀店铺,对游戏主持人等从业者上岗的门槛要求过低,也缺乏更加精细化的考核。

  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相关部门在监管措施和管理规范等方面也存在漏洞和空白。“无论是剧本设定的合理性,还是版权保护问题,都需要法律规范的加持,怎样有效监管行业和形成未成年人分级保护机制,都是我们应该考量的。”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教授倪楠表示。

  其实,剧本杀的价值潜力在于通过与其他内容形式实现联动,打造符合当代人喜好的新文化产业链。借助文娱产业去传递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更是一种为年轻人赋能的有效方式。如何让年轻人在玩剧本杀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建立社会责任感,相关行业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腰佩、扇子、宝剑……多种突出主题元素、精心设计制作的场景道具用于增强玩家的剧本杀体验。

古风实景给玩家带来沉浸式的体验。图为玩家正在剧本杀游戏中。

“走,周末一起去玩剧本杀。”如今,剧本杀成为许多年轻人和朋友娱乐休闲的首选。相较于以前,如今年轻人娱乐社交的方式不再只有吃饭逛街、看电影。剧本杀游戏已从小众爱好,逐渐发展成为文化娱乐产业里年轻人的新宠。叫上三五好友,穿上戏服、拿上道具,在精心设计的房间内穿越历史或转换场景,通过逻辑分析与团队合作,破解谜团、演绎故事……

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剧本杀相关企业1万余家,其中2020年新增3200余家,2021年至今新增4900余家。从城市分布看,西安以707家位列全国第一。2021年,剧本杀在中国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元。势头正猛的剧本杀正持续抢占着年轻人线下娱乐时间。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上剧本杀?它风靡的原因何在?剧本杀行业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剧本杀给年轻人      带来娱乐社交新体验

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拿着不同身份的剧本,抽丝剥茧地分析各种线索,利用推理找出背后的“凶手”……这一幕场景就是当下年轻人中时兴的娱乐社交方式——剧本杀。

剧本杀从2016年在国内悄然兴起,逐步在年轻群体间普及传播,并于近几年走进大众视野。剧本杀游戏起源于欧美派对,直译为“谋杀之谜”,玩家由5人以上组成,根据剧本线索,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推理,还原故事、完成任务。

90后西安小伙田雷自去年开始接触剧本杀游戏后,经常会选择在周末约上好朋友去玩。“平时大家都挺忙的,很难凑在一起,所以周末有时间就想和朋友见面聊天,顺便玩点有意思的。剧本杀刚好同时满足了我对社交和娱乐的需求。”他告诉记者,KTV、聚餐已经不再是朋友之间聚会的首要选择。在田雷看来,剧本杀的体验不同于以往的线下娱乐项目,其极为重视氛围与情节营造,玩家带着专属于自己的角色融入游戏,通过层层逻辑推理解密,能体验到巨大的成就感。

除了剧本杀游戏娱乐带来的放松解压之外,剧本杀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场所。“工作中能接触到的人有限,所以想认识一些新朋友,拓宽社交圈。”29岁的赵女士是一位资深的剧本杀玩家,与其他呼朋引伴相约来玩的人不同,她更喜欢让店家帮忙组局。她说,希望剧本杀能成为她认识朋友的新渠道,她认为在代入角色的过程中深入交流,能了解对方玩家的性格,是一个不错的交友方式。

如今,在西安乃至全国,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接触并喜欢上剧本杀游戏。在游戏剧情和被赋予的角色身份中,玩家仿佛开启了“第二人生”,这也是此类游戏时下非常流行的魅力所在。

沉浸式体验热     催生经济新业态

其实,对年轻人来说,剧本杀不仅仅是娱乐。抽离出“玩”的部分,剧本杀不仅丰富了年轻人的社交渠道,而且也在不断升级玩家沉浸式的感官体验。

近日,记者走访了西安钟楼、小寨等多个商圈的剧本杀店,了解到剧本杀是一项以年轻白领和大学生为主体的消费娱乐活动,一局游戏人均消费100元至200元不等,许多店铺每天的上座率达六成以上,节假日则更高。

此外,现在市场上的剧本杀剧本题材也是极为丰富多元,除了硬核的悬疑、破案、恐怖类剧本以外,近两年还出现了许多情感类、社会类的剧本,像一些关于校园霸凌、失孤老人等反映社会现象的剧本,更加注重玩家内心情感的呈现。此外,剧本杀的玩法也在不断升级。在西安市墨川剧本推理店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通过实景演绎或者利用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增强玩家剧本杀的沉浸式体验感受。

角色扮演是沉浸式体验的一大亮点。西北政法大学教授许渭生认为,在剧本杀中,玩家全身心地投入角色、发挥想象力补充和丰富角色的过程,也是逐渐放下自我,进入想象和扮演“他者”的过程。借用弗洛伊德的说法,玩家忘掉“自我”,无惧“超我”,仅留“本我”在场。有时为了任务,玩家需要化身“戏精”,充分运用“阴谋诡计”。“剧本杀成为年轻人短暂放飞自我的窗口,能够让玩家从‘打工人’生活中抽离出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沉浸一段‘别样人生’。”许渭生说。

事实上,年轻人“扮演他者人生”的沉浸式体验正在全方位催生经济新业态。

除了“逻辑推理”“演绎故事”“扮演他者人生”的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方式外,沉浸式餐厅、沉浸式魔术、沉浸式自习室等新业态也纷纷涌现,成为许多创业者试水的新领域。

《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沉浸产业总产值为48.2亿元,沉浸业态从2018年的21种增长到35种。中国沉浸产业正呈爆发式增长趋势。

新兴行业     仍须规范引导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因深度使用媒介而造成部分人社交媒体倦怠和线下社交无力的情境,开始让人们反思。许多人选择逃离网络,投入到沉浸式参与的线下娱乐活动中。与此同时,以剧本杀、密室逃脱为代表的新型娱乐方式正经历着快速上升期,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和从业者投入到剧本杀行业之中。但是,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大批素质参差不齐的从业者涌入,导致门槛变低,缺少行业壁垒。很多品质不过关或者侵犯版权的剧本流入市场,甚至部分商家为了博眼球吸引年轻人,在剧本内容和场景设置中加入了黄赌毒或者暴力血腥元素。

除了剧本质量之外,游戏主持人的专业水平也影响着剧本杀的游戏体验。游戏主持人在剧本杀中充当引导者,引导玩家紧跟故事线或者推理进度,因此需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然而现在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剧本杀店铺,对游戏主持人等从业者上岗的门槛要求过低,也缺乏更加精细化的考核。

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相关部门在监管措施和管理规范等方面也存在漏洞和空白。“无论是剧本设定的合理性,还是版权保护问题,都需要法律规范的加持,怎样有效监管行业和形成未成年人分级保护机制,都是我们应该考量的。”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教授倪楠表示。

其实,剧本杀的价值潜力在于通过与其他内容形式实现联动,打造符合当代人喜好的新文化产业链。借助文娱产业去传递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更是一种为年轻人赋能的有效方式。如何让年轻人在玩剧本杀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建立社会责任感,相关行业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来源:陕西日报/周恒宇)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