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对于拉动消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转化发展矛盾的重要引擎。锦江,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兴,是夜间经济发展浪潮下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隅。
作为成都夜间经济建设的排头兵,锦江区在发展逻辑、建设路径、营城方式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春熙路-盐市口商圈为引领,加快构建高品质消费空间和“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等夜间文旅经济消费业态,打造“国际范、蜀都味”的夜间经济升级版。
锦江区夜间经济品牌建设成效显著,锦江区春熙路大慈坊街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游锦江”成为国内夜游的知名IP品牌和网红打卡地,锦江区17处点位上榜成都市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成为成都市夜间消费最活跃的区域。
天府文化为魂、锦江特色为体,打造高品质夜间消费场景
天府文化传承了巴蜀文明之精髓,积淀了人文成都的气质张力,塑造了生活成都的鲜明特质。锦江区发展夜间文旅消费注重将天府文化和锦江特色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美学表达和匠心设计诠释天府文化,塑造独具特色的夜间文旅IP。
春熙路大慈坊街区依托富集的天府文化资源,塑造“百年春熙路、千年大慈寺、时尚太古里、传世水井坊、浪漫合江亭”等系列文旅名片,成为锦江区发展夜间文旅消费的核心支撑。
春熙路太古里街区(图片来源:摄图网)
夜游锦江以“锦江故事卷轴”为主线,顺流而下呈现东门集市、闹市禅修、锦官古驿、都市休闲等文旅片区,着力创造人文价值鲜明、商业功能融合的美学体验空间。
夜游锦江(图片来源:环球网)
新开馆的“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生动呈现了宋代成都一年四季十二月间热闹市集的代表场景,多角度展示古蜀经济、民风民俗和在地文化。
通宵营业的火锅店、街角的咖啡馆、人声鼎沸的街坊里巷,是像成都人那样生活的集中体现地,浓浓的烟火气展现了锦江区夜间文旅消费的重要特质。
锦江区致力构建全龄人群可参与创意创造、游客出门可融入“老成都”夜生活、市民在家门口可享受乐趣和便利的感知情境,以“推门就是美好生活”为理念,打造高品质夜经济生态圈。
多场景交互、多业态融合,提升夜间文旅消费能级
一方面突出场景互交,构建联动共兴的夜间文旅消费轴。在夜间经济场景营造中,锦江区探索以轴串景、以轴聚业、以轴兴文、以轴连片的发展模式,依托场景轴线叠加生态体验、文化创意、生活美学、体育运动等新兴消费功能,打造“从街头到巷尾、吃住行游购娱”全通式体验消费新场景。
其中,夜游锦江项目依托锦江而建,串联了东门码头、1.314爱情专线、合江亭、水井坊、兰桂坊、安顺廊桥、九眼桥等城市地标,打造了“夜展、夜秀、夜游”三大主题场景,以主题集市+蜀都韵味+水岸生活的方式,还原“水岸街坊船,锦江不夜天”盛景,绘制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生活美学地图。
另一方面,突出业态融合,打造多元共生的夜间文旅消费极核。锦江区将夜间文旅消费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等城市战略紧密联系,着力培育商务旅游、体育旅游、赛事旅游、康养旅游等文旅融合业态。并促进夜间经济与手工业、汽车产业、各行业跨界融合,打造“春熙市集”“汽车地摊”“样板街巷”等若干夜间经济示范点位。
春熙路大慈坊街区围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网红经济等新经济形态,推出“四潮”文旅消费专线,聚集潮流剧本杀150 余家、茶咖酒肆200余家以及街头艺演、密室逃脱、瑜伽健身、电竞馆等新业态。
三圣花乡高标准打造花艺美学生活馆、夜间轰趴聚集点、网红打卡地、街拍聚集地等夜间潮玩多元场景,大力培育夜宵经济、短居经济等文旅产业新增长点,增强景区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
三圣花乡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数字科技全面赋能,创新夜间文旅体验新玩法
锦江区坚持“物理有界、数字无边”的发展理念,打造“线上+线下”“虚拟+实体”“云端+物理”融合共生的市井夜游街区建设新范式,大量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智慧运维技术、现代先进建筑技术,精细植入工业美学、科技美学和生态美学元素,促进“数字文化+硬核科技+未来街区”巧妙融合,形成潮流酷炫、未来感十足的市井夜游场景表达。
春熙路大慈坊街区以“锦江故事卷轴”为主线,利用现代光影科技在建筑立面、堤岸、跌水景观呈现多维空间场景秀,再现“水岸街坊船、锦江不夜天”的盛景。
夜游锦江利用先进的光彩技术,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记忆中的天府文化元素,用现代的美学再现了古诗中成都锦江两岸的胜景,营造了“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夜游锦江(图片来源:环球网)
春熙路裸眼3D 大屏定期发布3D 视频短片,持续营造地景打卡、VR 体验、光影演绎、影院剧场、裸眼3D 等时尚消费场景,打造“锦官不夜城”。
品牌活动聚力齐发,点亮美好生活新场景
锦江区举办异彩纷呈的文旅消费品牌活动,并积极引导文化娱乐经营机构在公共广场、空中平台等区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2019 年以来,锦江区举办川剧川戏、“天空下的童话”“这里是成都”“留步•坐下”等各类公共艺术装置展览等线上、线下活动230 余场,其中夜间演出180 余场;举办春熙放歌、锦江之夜、国际涂鸦艺术节、街头艺人表演、品牌时尚全球发布等活动约200 余场。培育“成都十二月市”“国际书店论坛”“全球风格论坛”“春熙放歌”等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10 余个,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爆点、季季有热度,为文旅经济和夜间经济注入潮流时尚活力。
随着“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开馆,“十二月市之春熙灯市、兰桂酒市、三圣花市、均隆街药市、锦华万达桃符市”五大创意文化市集活动在锦江同步启幕,“五市同开”重现“成都十二月市”盛景,吸引居民、游客广泛参与。
成都十二月市(图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春节期间,夜游锦江还推出主题花船、许愿长廊、DP打卡点、草丛灯光、创客空间、汉服游船秀、水上剧本杀、古彩戏法表演等系列创意创新活动,展现天府气韵与城市年味。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夜间文旅消费保驾护航
锦江区以补短板、强弱项、增配套、优服务为主题主线,持续健全夜间文旅消费服务保障。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锦江区游客服务中心设有4国语言对照的锦江区全域全景图和街区导视系统,不断完善夜间标识、景观小品、24小时便利店、休闲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公共Wifi等基础配套设施。
二是构建全时立体的交通体系。投入运营“夜间观光铛铛车”,串联夜游锦江码头、水井坊博物馆、太古里、大慈寺等16个夜间地标景点。设有多条夜间公交专线,大量出租车、网约车24小时待客,从成都IFS出发的景区直通车直达省内20余个旅游景点。
三是优化智能服务体验。5G移动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全区,定期对区内内热门景点、网红打卡地、厕所等信息进行更新,便于游客查询和导航。引入声光电、全息投影等技术对建筑、广场、道路、桥梁、名胜古迹、城市景观等进行光彩亮化和景观塑造,为市民游客提供智慧新奇的视听感官体验。
四是健全快捷高效的消费维权机制。市民游客可在区内市场监管所和游客服务中心进行现场投诉维权,也可通过12345市长热线等方式进行电话投诉维权。由文旅行政部门牵头,公安、市场监管、城管配合,并引入社会监督力量,构建起“1+3+N”的监管体系,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
五是强化夜间安全治理。打造智能旅游警务E站,加强对重点商圈、街区和场所的夜间巡控警力,完善社会安保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夜间安全保障水平。
在大力发展夜间文旅消费的过程中,锦江区“蜀都味、国际范”的气质愈发浓郁,彰显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更蕴含着城市经济的强大内生动力。
未来,锦江区将推动形成以春熙路商圈为核心,多条夜间商业街区、若干夜间特色场景、N个社区夜间消费点位的全域夜间文旅消费新格局,迈入特色化、科技化、时尚化、国际化的夜间经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