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地方的夜间文旅业态存在明显的同质化,无论是景区线路、城市灯光设计,还是深夜食堂的打造,包括文化演出的内容,都给人感觉差不多,缺乏新意。另外,市场上还缺少对于目的地城市综合性夜游产品的打造,并且夜间旅游产品仍较为单一,开发深度不足。夜游产品千城一面,难以发挥旅游对于夜经济的引擎作用。
在夜游产品中,演艺是其中盈利的一大重点项目。国内的旅游演艺市场,旅游演艺+景区&主题公园似乎成为了一种标配。从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到古都西安的《长恨歌》,再到武汉的《知音号》,旅游演艺经历了实景演艺到剧院再到沉浸式演艺的变迁,也经历了从一到多的发展阶段。旅游演艺无论怎么发展,盈利都是绕不开的一道坎
以宋城演艺来说,前段时间刚刚发布的第三季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6亿元,同比减少10.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10.69%。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89亿元,同比减少17.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5亿元,同比增长0.56%。
作为夜游项目的一大主力,传统演艺也遭遇了瓶颈期。据观察,主营“千古情”系列演出的宋城演艺日前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业绩报,虽然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89亿元,同比增长19.67%,但演艺输出也面临可选择标的不多等不确定因素。相较之下,曾靠着印象系列演出而一枝独秀的丽江旅游正逐渐失去领导地位,而颇具竞争力并挂牌新三板的云南文化,2016年公司经营就已出现亏损。传统的实景演出投入规模相当大,三四五线城市非常迫切地希望有一场“剧”或“秀”,将当地故事文化剧目可视化,从而带动夜游经济发展。
文旅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新的技术去支撑,新崛起的5D实景剧成为焦点。5D实景剧主要是通过多元5D(声光电水雾火)互动式演出体验和逼真特效,营造出虚拟与现实无与伦比的双重影像世界,并让游客在室外大空间环境下,通过行浸式感受变幻万千,虚实结合的美轮美奂的奇妙空间。它的投入成本只有传统实景演出的两成,最快40天即可建设落实,同时对环境的破坏小,并不影响景区白天景观和正常运营。真正实现了“投入少,运营成本低”,为三四五线城市解决了夜游经济发展的痛点!
技术为体,文化为魂。夜游产品在打造过程中应该将创意与当地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加入光、影、游、演、商等核心元素,形成一个个独具完整特点的,有绝对爆款的夜游经济增长点、可以撬动游客驱车几百公里去参观的夜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