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消除一个认知误区,让人们知道,想看星空不一定非要跑到川西、云南和青海,因此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大湾区1小时星空银河圈’。希望在这个8000万人口的集中区域里,行1小时左右的路程,就能看到星空、看到银河。”深圳市天文台天文部部长、副研究员梅林这样描述建设深圳星空公园的想法。
一、适时、适地、适度“调暗”
《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21—2035)》(下称《规划》)日前发布实施,提出依托位于大鹏西涌的深圳市天文台,建设大鹏星空公园,打造深圳市暗夜保护示范区。深圳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照明建设规划标准》,在城市照明专项规划中划定暗夜保护区的城市。
曾经,“不夜城”的灯光亮度与密度,被看作是城市经济繁华的重要标志;如今,夜间经济发达的深圳,为何主动给自己“调暗”?从深圳开始,让城市适时、适地、适度“调暗”会否成为中国大城市的“标配”?
深圳“暗夜保护区”范围有多大?未来在这一区域又将如何实现合理分区、光暗平衡?
“暗夜保护区”对应深圳《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下称《指南》)中划定的“生态保护区”及“生态控制区”,区域内将被要求整体保持暗天空,营造出宁静的暗夜光环境,并因地制宜,使用适宜光色的静态照明。明确在生态保护区内严禁景观照明建设;生态控制区内不宜进行景观照明建设,如需建设,应严格控制光污染,景观照明建设不得对区域内的动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规划》还提出了“一区·三轴·三湾·五核”的新夜景空间形态结构。其中,“一区”指暗夜保护示范区,即大鹏星空公园。“这意味着,大鹏将被视为深圳暗夜保护区‘皇冠上的明珠’。”吴春海说。
而为了更好地对大鹏半岛暗夜保护示范区进行针对性管理,深圳市将根据《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的生态控制线,结合《规划》暗夜保护要求,划定大鹏半岛暗夜保护核心区、核心协调区、过渡区及一般控制区,制定分区政策,明确实施范围。
《规划》明确提出,利用照明管控手段,采取严格控制星空公园周边民宿及商业区景观照明建设,规定景观照明亮灯时间、限制亮度照度等措施,最大限度控制光污染。同时,对于海上渔船的灯光照明也将采取一定措施,尽可能减轻对海洋生物和星空观测的影响。
二、星空文化盘活旅游淡季
站上房顶,抬眼就能看到一片浩瀚星空,时而一颗流星飞过,同流星闪烁在天幕下的还有一群飞舞的萤火虫……西涌创想家星空客栈陈谦至今对去年8月12日那场“控光实验”印象深刻。
去年8月12日,为进一步培育星空文化,深圳天文台跟大鹏新区南澳社区联合举办了一场英仙座流星雨观星活动。
让陈谦没想到的是,观星时段,客栈周边的民宿不仅主动关灯配合活动,还吸引大批市民前往。
“活动那天,民宿生意特别好,尽管是非周末时段,但房间都订满了,客栈屋顶上也睡满了人,夜游游客比例也提升超25%。”这让陈谦和周围民宿老板们看到另一种商机:“以往西涌附近民宿秋冬天是淡季,没什么人,但观星活动很有可能会盘活淡季。”
“在《规划》出台前,组织观星活动,一般只有天文学会会员才来,人很少。但在《规划》出台后,尤其是有了‘暗夜保护区’概念后,一到观星节点,很多商家都会自发配合关闭亮光。”业内人士介绍。
“夜经济并不一定就是让城镇亮起来、炫起来,它的另外一种打开方式叫作‘暗夜经济’。”吴春海说。
在他看来,深圳平均32.5岁的常住人口结构,也为发展“暗夜经济”提供了良好条件——东西涌的民宿老板,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有文化有情怀,容易接受新理念;年轻人也是夜经济和新型生活方式的主要消费群体。据了解,每年1月1日,深圳都有相当数量的市民到大鹏西涌、东涌守候拍摄“深圳新年第一缕阳光”。
陈谦已经把客栈屋顶改造成了观星天台,还购置了相关设备,开设星空课堂,为周边青少年认识自然、探索星空提供了一个“天然大课堂”。
陈谦之外,在深圳大鹏南澳,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民宿悄悄改变风格,打出“观星”主题。他们都认为,伴随深圳即将启动的“暗夜社区”“星空公园”建设,这里的设施功能将更齐全,有望超越大湾区其他现有观星点,成为区域内最理想观星地。
《规划》也明确今后将依托大鹏星空公园,规划星空体验区、望远镜观测区及旅游服务区,观赏深圳暗夜星空自然资源,形成集夜空保护、星空观测、星空摄影、度假旅游、科普讲解于一体的特色夜间活动。游客可在公园体验帐篷露营、天文望远镜、红光手电租用服务等。预计今年6月份深圳就会推出观星示范点。
“在前期调研时,有近98%的市民期许在深圳市区内就能够看到璀璨星河,有将近75%的市民对在大鹏新区设立‘暗夜保护区’、建设大鹏星空公园表示非常期待。”梅林介绍。
三、暗夜保护催生的暗夜经济
“暗夜保护,并不是对灯光一关了之。”吴春海认为,通过更高水平的照明设计、更好质量的照明产品,达到合理用光、科学控光,既不污染星辰大海,又不影响生产生活。而且,通过暗夜公园的开发,使原本夜间无法经营的森林公园产生了经济效益。
放眼全球,不少国家都在积极布局“暗夜经济”。
天文观测胜地智利发布了“2016—2025天文旅游发展路线图”,旨在树立天文旅游品牌,打造优质多样、可持续的世界最大天文旅游目的地;美国樱桃泉州立公园,被国家森林所环绕,公园的基础设施和照明经过精心规划,观察点附近还有30个露营地。
当前,《大鹏星空公园建设总体工作方案》及《深圳大鹏星空公园建设规划》正在编制,吴春海说,深圳将力争将公园建设成为“平衡城市夜间公众活动与生态保护需求”和引领城市新型夜间经济形式(暗夜经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同时通过光污染整治及相关活动组织,力争让公园获得“国际暗夜社区”认证。
大鹏星空公园如能成功建设,对国内乃至全球的大城市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暗夜保护示范。
“希望有一天,‘暗夜’不再是一个名词,甚至是一个动词,比如一看是晴天,又有重要天象,比如能看银河,大家就会自发把灯光给调暗。”在吴春海看来,只有激发出辖区居民的积极性和自驱力,这件事才能持续做下去。
吴春海希望,让人们在近距离欣赏浩瀚星河的同时,也能用这把魔力钥匙,开启美好生活的全新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