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人民日报》第12版发表了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夜游经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何海涛的署名文章——《夜游经济重塑消费时空版图》。文章从“时间延展盘活消费‘新时段’、空间再造焕活城市‘新夜态’、价值跃升激活经济‘新范式’” 三个维度,对夜游经济如何重构中国消费时空版图进行了深度分析解读。强调,夜游经济不仅是消费扩容的"催化剂",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更是中国经济韧性和创新活力的生动体现。
2025年8月1日《人民日报》第12版
人民网文章链接:https://paper.people.com.cn/rmrbhwb/pc/content/202508/01/content_30092345.html
文章截图
《夜游经济重塑中国消费时空版图》(原文)
近年来,夜游经济在中国快速崛起,不仅成为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更在深层次上重塑了中国消费的时空版图。从“日落而息"到“24小时不打烊",夜游经济正打破传统消费的时间边界,从“单点夜市"到“全域夜态",它也在重塑夜晚城市空间的活力格局。这一现象背后,是消费升级、技术赋能与政策引导的共同作用,更是中国经济韧性和创新活力的生动体现。
时间延展:盘活消费"新时段"
传统消费受限于"朝九晚五"的固定模式,而夜游经济将消费场景延伸至夜晚黄金时段,释放出巨大的增量空间。数据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部分城市夜间经济贡献率已达全天消费的五成以上。
从"深夜食堂"到"午夜剧场",从"24小时书店"到"夜游博物馆",从“光影艺术展”到"沉浸式夜游",从"灯光秀"到“国际灯光节”,多元业态填补了夜间消费空白,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全时段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夜游经济绝非简单的时间平移,而是通过光影技术和文化IP等创新供给创造全新的消费需求,同时通过错峰消费缓解城市资源压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时空弹性"。
空间再造:焕活城市"新夜态"
夜游经济正在重新定义城市空间价值,已成为城市更新、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它推动"闲置空间"向"活力场景"转变——废旧厂房变身夜间市集,脏乱河道幻化诗意船游,公园步道升级光影秀场,历史街区变成夜游IP,让城市角落焕发新生;
另一方面,它促进"单点突破"向"全域联动"发展,如西安大唐不夜城以唐文化主题盘活商业冷区,重庆洪崖洞通过夜景灯光焕活老旧街区,北京亮马河借助行进式水上夜游催热周边商业生态,印证了"夜间流量"对空间潜力的挖掘能力。
更深远的是,夜游经济推动城市从"单中心"向"多节点"转变,有效缓解了白天商业资源过度集中的矛盾,促进城市空间均衡发展。
价值跃升:激活经济"新范式"
夜游经济正从"消费新场景"跃升为"经济新范式"。
在供给端,它催生"体验经济"革命,推动消费形态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共鸣,孕育出沉浸式夜游和光影演艺等新兴产业;
在产业端,构建"时空耦合"生态,通过夜间消费的时空延展性,促进"单一业态"向"跨界融合"跃迁,实现商业空间"白+黑"价值倍增,形成"文旅+科技+商业"的生态价值链。
更重要的是,夜游经济助力"国内大循环"构建,通过扩大内需、促进就业,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持久动力。可以说,夜游经济不仅是消费扩容的"催化剂",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
展望未来,夜游经济的发展潜力仍有待充分释放。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破解同质化、配套设施短板等问题;强化科技赋能,推动虚实融合的沉浸式体验;注重文化深耕,避免"千城一面"的困局。唯有如此,才能让夜游经济真正成为重构消费版图、点亮中国之夜的关键力量。(作者:何海涛 / 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夜游经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